当前位置: 主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跨“粤”山水去融“湾”

时间:2023-12-07

赣州西高铁站。

林宗健摄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惠企政策兑现窗口。

郭先明摄

近七成招商引资项目来自粤港澳大湾区;被认定为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84家;151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一次办成”……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见证江西省赣州市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步伐。

赣州是江西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最前沿,是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直接腹地。近年来,赣州聚焦打造革命老区与大湾区合作样板区、内陆与大湾区双向开放先行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创新区和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的“三区一园”定位,全面对接、融入、服务大湾区发展,大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市场融合、资源共享,加快建设对接融入大湾区“桥头堡”,着力打造“老区+湾区”跨省区域合作典范。

产业对接,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协作

走进赣州科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只见生产车间内的工作人员正操作着钻机、VCP电镀等机器,生产高密度多层电路板。“科翔电子主攻光伏、新能源特种PCB产品,牵头成立PCB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深圳大族数控等装备头部企业落户。”赣州市信丰县工信局局长陈凌云介绍,围绕PCB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主导产业,信丰县积极融入大湾区产业分工协作,吸引天能集团、景旺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先后进驻,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有紧密联系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与信丰县相邻的龙南市,立足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强招商、补链条、拓市场,加快赣粤边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以及5G智能科技园、智能装备产业园、锂电产业园建设,形成与大湾区新兴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高端产业协作区,与大湾区同频共振。赣州(龙南)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的152家企业中,70%以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其中,5家产业链头部企业已经实现增资扩产。

近年来,赣州围绕现代家居、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1+5+N”主导产业,主动与大湾区深度对接,着力打造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创新区,加快构建形成与大湾区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赣深高铁的通车运营、瑞梅铁路和长赣铁路的开工建设,雄信高速和寻龙高速公路的建设与通车,大大缩短了江西与广东的距离。“赣州已成为大湾区企业抢滩入驻的发展热土。”赣州市商务局局长杨小妹说,我们常态化开展“粤企入赣”活动,擦亮“粤企入赣”品牌,成功引进吉利科技、格力电器、佳纳能源等一批龙头企业进驻赣州。

一串串数据、一个个项目,见证了赣州推进“桥头堡”建设的强劲势头。据统计,2020年以来,赣州引进大湾区(含珠三角地区)开工纳入统计项目超800个、金额突破2000亿元。

平台共建,加快构建双向开放先行区

前不久,满载50个集装箱、150台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专列从赣州国际陆港出发前往广东深圳港盐田港区。这批新能源汽车价值约1800万元,通过铁海联运“五定”班列运抵盐田港区后,“坐船出海”运至荷兰鹿特丹。

“赣州国际陆港每天都有铁海联运班列开往大湾区,往返大湾区港口群的铁路货运,约占港口运营班列的60%。”赣州国际陆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立平说,作为沿海“腹地港”,赣州国际陆港主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大港开展合作,相继开通运营“赣穗组合港”“赣深组合港”,在全国首创跨关区、跨省域、跨陆海港通关模式,实现陆海港资源共享共用、业务无缝对接、货物快速通关。截至目前,累计开行至粤港澳大湾区铁海联运“三同”班列突破5000列;开通赣(州)深(圳)城际高速货运班列“融湾号”,全程运行平均时间压缩至6小时。

在以赣州国际陆港为核心的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项目一期建设现场,工程车来往穿梭,工人们紧张有序作业,一个现代产业园正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这是深圳、赣州两市为加强港口与产业合作打造的先行示范平台。

“赣州国际陆港是赣州南向大湾区‘赶海迎潮’的重要平台。”赣州市市长李克坚表示,要加快推动共建赣粤产业合作试验区、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做大做强赣州国际陆港,加速打造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这些年,两地平台共建扎实推进。深圳明确在赣州合作共建“飞地”产业园区。全国首家深圳精品展销中心(赣州)建成运营,首批吸引华为、比亚迪、大疆等近百家深圳知名品牌企业“组团”入驻。赣州市政府、赣南科技学院与华为公司政校企三方合作共建的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赣州市数字经济领域公共实训基地正式揭牌,努力打造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样板。

文旅融合,打造大湾区美丽的“后花园”

11月9日,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在赣州龙南市落下帷幕,关西新围、栗园围等景区提档升级、开门迎客。走出龙南市高铁东站的深圳游客刘丽说,自己被龙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交通的便利所吸引。

厚重质朴的客家文化、熠熠生辉的红色文化、知行合一的阳明文化、青山秀水的生态美景,为赣州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

在赣州市大余丫山风景区,来自大湾区的越野车队在古木参天、青山环抱中纵情驰骋;在“赣南茶叶第一村”——上犹县梅水乡园村,来自深圳市的游客系上客家围裙、背着小竹篓,在茶园采茶,学习非遗技艺;在赣州市于都县,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重走祁禄山红军小道,观看大型情景演出《长征第一渡》……

近年来,赣州充分发挥绿色生态、文化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大湾区消费升级和游客市场需求,着力打造民宿、露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等“微度假”目的地,建设大湾区生态旅游康养休闲胜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美丽“后花园”。

据统计,前三季度,赣州接待旅客人数、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7.5%、24.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5.1%、108.9%。其中来自大湾区的游客占1/3以上。

走进赣州市全南县金龙镇水口村蔬菜基地,大棚里的奶白菜、辣椒、秋葵长势喜人,菜农们正抓紧时间采摘、分拣、打包、装袋,一派忙碌景象。“白天采摘的蔬菜入库后,晚上7点便会通过冷链车运往大湾区各大商超,为大湾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绿色健康的农产品。”菜农钟贱玉说,县里引进自然之星、江禾田园等5家龙头企业,做强“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菜农”“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蔬菜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1万亩以上。

伴随着立体交通的完善和“融湾”步伐的加快,赣州着力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紧盯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成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城际合作城市。目前,赣州已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84家,28个产品被认定为“圳品”(深圳市食品安全城市品牌)。每年有近250万头生猪、2000万羽家禽、10万吨脐橙、20万吨蔬菜销往大湾区。

对口合作,实现跨区域协作融合发展

“每次林博士坐诊,这里就大排长龙。他常常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只想让排队的患者少等些时间。”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中医门诊的一位护士说。

护士口中的林博士,便是“粤籍名医”林举择,系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临床医学博士,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中医科执行主任、赣州市章贡区中医院院长。自2021年10月到章贡区常驻帮扶以来,组建了章贡区中医院,引进了一批广东省人民医院博士专家团队,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基层中医药传承人。

这些年,赣州与大湾区全面加强生态、教育、医疗、公共服务、金融等领域的交往交流,通过一次次对接、一个个互访,推进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创造“老区+湾区”的互动新范式。

对标大湾区营商环境,赣州与广州、深圳等6个大湾区城市签订“跨省通办”协议,151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一次办成”,127项深圳市政务服务事项在赣州实现跨省24小时自助办,实现深赣不动产登记“跨城通办”、公积金互认互贷。

教育医疗领域合作务实推进。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与赣州共建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先后选派191名专家到赣州开展工作,开展疑难手术3400多例,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84项。赣州15所职业技术学校分别与大湾区17所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深圳信息技术学院与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深度合作。

人才合作不断深化。“在粤赣州籍医学专家人才飞地”等5个首批“科创飞地”和4个首批“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吸引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到赣州开展技术咨询与合作研发。

对口支援由点及面。自2018年起,深圳市对口支援赣州市寻乌县,帮扶寻乌实施产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重点项目80余个。如今,赣州市与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等大湾区GDP万亿级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正在创造更多“老区+湾区”共赢发展的全国范例。